首页 · 院系设置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学院新闻 · 民族武装 红色历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教学

民族武装 红色历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教学

人气:572 发表时间:2024-10-3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学生体会中华文化中,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10月25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100余名学生到文山市德厚镇小塘子村和洒戛竜村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教学活动。

 

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逐渐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在新征程上,要强化家国情怀的教育和培养,凝聚爱国力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在文山市档案馆珍藏的《早期地下党在文山县洒戛竜小塘子的革命活动附件材料》中杨立人的回忆文章说,在小塘子期间,吴澄利用动员农民子女上学的机会,向苗族群众宣传苗汉一家的民族平等思想、民族解放的思想,播下革命的火种,希望大家团结起来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一切反动势力,成立了小塘子苗族农民武装游击队。

 

王德三化名为“齐人”,编写了一部具有苗族、夷族语言特色的一共六章256行的政治性叙事长诗——《苗夷三字经》,即《夷经》,其意就在于团结少数民族,团结起来,齐心合力地进行革命斗争,争取民族平等、民族解放。《夷经》六部分组成,共7000多字,几乎没有一处使用书面语言,都是使用民族谚语,全文具有民族化、大众化、口语化的特点,许多内容是以民间“说唱”形式去表达,语言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备受群众喜爱,被当地群众称为“我们夷人的经书”。《夷经》的印制和传播,向少数民族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了少数民族群众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宣传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政治主张,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大众化的可贵探索。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把实践教学中所见所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学生们多了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就,讲好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在我们心中,砥砺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