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红色足迹 忆峥嵘岁月 ——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思政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0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了一堂接地气有温度的思政课,走出课堂,用脚步丈量、用眼睛发现、用心灵感受。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德厚镇小塘子村吴澄洞。“吴澄洞”革命遗址,此洞原来叫织麻洞,是云南中共组织创建人之一、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吴澄和游击队当年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在小塘子村期间,吴澄利用动员农民子女上学的机会,向苗族群众宣传民族平等、民族解放的思想,播下革命的火种。讲解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吴澄洞的由来、小塘子苗族武装游击队的建立及活动,师生们满怀着崇敬之情,向高耸的山崖峭壁出发,在革命先辈工作过的地方追寻历史的足迹,聆听小塘子村的峥嵘岁月,感悟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德厚镇洒戛竜党支部。1927年12月成立的中共洒戛竜支部,它既是文山州最早的党支部,也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建立的第一个农村支部,在该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组建了洒戛竜农民协会、小塘子游击队等,积极开展农运、学运等工作,点燃了文山革命的星星之火。走进院内,正厅两根柱子上悬挂着“一片丹心为革命,誓将头颅报中华”的巨大对联,醒目震撼,四周的展览空间内容丰富,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讲解老师带领大家浏览旧址内陈列的图片、文字和雕塑,并做详细讲解,大家怀着敬仰之情认真观看,仔细聆听,学习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信念不畏艰难、舍身革命的高尚情怀。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红色文山历史展览馆。馆内陈列着历史文献、红色实物、照片、影像资料等,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山各族人民,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激情似火的建设年代、风云激荡的改革大潮、新时代的奋斗时光,坚持“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的坚定信念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在文山古老神奇的红色大地上,书写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壮丽诗篇。
现场化教学,让思政课“活”了起来。实地参观体验的过程让思政课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而是成了一段段生动的故事、一幕幕真实的场景,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行走的思政课堂,极大拓展了思政教学的边界,它让学生亲见亲闻、亲触亲历、主动观察、主动交流、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自主思政教育真实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