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2025年辅导员(班主任)素质能力提升培训
凝心聚力、铸魂强基——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开展2025年辅导员(班主任)素质能力提升培训
辅导员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通过深入学习与实践,不断锤炼自己,既要在思想上筑牢信仰之基,也要在专业技能上精益求精。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于2025年3月22日至23日组织开展了辅导员(班主任)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此次培训聚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通过多元化的互动形式与案例教学,全面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为学校“三鑫路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靶向破题:凝练经验破解育人难题
培训在“辅导员工作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访谈”中拉开帷幕。访谈围绕辅导员工作中的困惑、科研与实践的平衡、职责认知、能力提升等主题展开。黄涛教授、张根教授和余一夫教授结合丰富的实战经验给我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访谈。
黄涛教授从面对身份、面对态度、面对工作、面对学生、面对人生等五个维度剖析“新进辅导员的困惑”这一问题。他强调,辅导员需在“学生”与“教师”角色间找准平衡,既要以生为本、坚持原则,也要主动思考、敢于创新。此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关键:“上班时间抓工作质量,空闲时间抓学习质量,内化理论的同时掌握方法。”关于系统思维,他建议通过“全方位实践锻炼、全过程深化研究、全面升入系统学习”构建育人知识体系,推动从“事务型”向“引领型”转变。
张根教授指出,学生工作是辅导员的根本立足点,是科研的前提和源泉。选择“从工作中长出来”的研究方向,避免脱离实际。针对科研能力提升,他提出“精准定位兴趣点”“利用碎片化时间”“构建问题驱动型模式”三大路径,并提醒辅导员警惕“无厘头式勤奋”、拒绝“孤岛式成长”、防止“工具理性异化”,倡导通过“三轴驱动”模型(工作、学习、反思)实现可持续发展。
余一夫教授结合“九大职责”与“职业重塑”概念,强调辅导员需以“术”为基础、以“道”为目标,在弹性工作边界中提升专业认知。面对学生退学等棘手问题,他提出“理性分析+人性化教育+家校协同+情景体验+模式创新”的破局思路,并呼吁辅导员在工作中“既坚持原则,又投入情感”,避免固步自封,灵活运用方法。
科研赋能:以研促教激发职业动能
张根教授从辅导员业务工作和科研融合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如何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有效提升科研能力。采用小组探讨、实际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围绕辅导员日常难点与科研转化路径展开深度研讨。正如他所说: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学生、处理的每一个事情,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学生工作案例。张根教授以“网络诈骗案例分析模型”为蓝本,引导辅导员(班主任)结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体”四维视角剖析成因。为辅导员(班主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鼓励辅导员以实践促研究,以研究反哺育人,实现职业能力“双线并进”。
政策领航:夯实根基护航专业成长
余一夫教授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号令)进行系统解读,强调九大职责是完成三个要求的基础,通过九大职责的执行与成效,最终验证三个要求是否实现。通过丰富的实例和互动环节,帮助老师们深入理解了辅导员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通过“能干”与“干好”的对比生动阐释“能干”是事务性工作的完成,而“干好”是思想教育、价值引领、行为规范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辅导员明晰了工作边界与提升方向,推动学生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进阶规划:多维赋能点亮职业未来
黄涛副教授以“素质能力进阶与职业发展规划”为主题,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从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根本问题、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辅导员的发展规划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重点提到了辅导员应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素质要求,以及“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他强调辅导员老师们应当持之以恒地强化理论学习,积极争取并有效利用时间,致力于提升个人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水平。
凝心聚力强队伍,铸魂强基启新程
校长助理陶然在培训总结中指出,希望辅导员(班主任)收起当前的工作方式与既有能力框架,积极吸纳并融合培训中的精髓内容,以此为契机,对个人工作模式进行深度反思、调整与学习。细致剖析自身实践,勇于探索创新路径,从而实现工作角色与方法的全面重塑与升华。下一步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分层次、精准化、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全力打造新时代辅导员队伍。
此次培训内容“接地气、重实效”,既破解了日常工作中的困惑,又为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形式多样,不仅提升了辅导员(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也增强了对学生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学院的学生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