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守初心,一师一校一辈子——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宣讲会在学校举行
一心一意守初心,一师一校一辈子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宣讲会在学校举行
他本平凡,却活成了信仰本身。他本可以选择离开,却把名字刻进了大山;他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纯粹践行着初心使命;他用自己的人生教会学生,石头缝里长出的树也能触动天空;他用自己的养分滋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的爱藏在了每一个被点亮的童年里,他就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农加贵,2025年5月7日,农加贵先进事迹宣讲团到我校宣讲,让我们共同聆听一位乡村教师的坚守,领悟这份扎根泥土的信仰。
宣讲团成员广南县落松地村小组组长董向国、广南县教体局办公室副主任黄座富以及莲城镇那伦中心学校教师杨素芹(农加贵老师的学生)依次上台分享农加贵老师扎根在平凡岗位中作出的不平凡事迹,他们通过一个个感人的事迹,讲述了农老师39年坚守在渴望走出封闭,走向社会,走进幸福的落后小山村,他用知识开垦出希望,用一生的坚守照亮落松地孩子们前行的求学之路,完美地诠释了一棵树与一片森林的美好意蕴,让人们明白教育家精神不是束之高阁的标语,而是俯身躬行、昂首蓄势的生命状态。教育的真谛藏在孩子的眼睛里,藏在乡亲们的目光里,藏在党的教育事业里。
农加贵老师深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冒着感染“麻风病”的风险踏入被称为“麻风村”的落松地村,该村地处云南省广南县莲城镇,这里四面环山,曾被称为“大山禁区”。1986年,落松地村还是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寨子,因为麻风病人长期在这里集中隔离治疗,所以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麻风村”。这一年20岁的农加贵来到这里,成为落松地小学的第一位教师。怀着 "一心一意守初心,一师一校一辈子" 的信念,他将最美的青春献给了曾经的“麻风村”,并在这里一干就是39年,39年来,他坚守校园,用知识的火种点亮深山孩童的求学之路。媒体赞誉他是深山里永不熄灭的 "明灯"、引领希望的 "启明星",是优秀教师的典范。但农加贵却始终谦逊地表示,自己不过是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最让他感到自豪的,是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落松地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读书求学的机会。
宣讲团成员、文山州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州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胥仁政宣讲时指出,从乡村代课教师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基层教育工作者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农加贵老师以39年扎根边疆的坚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模范教师等11项国家级荣誉,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教书育人楷模等5项省级表彰,2次荣获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成为我们教育系统的模范和代表。这份闪耀的成绩背后,不仅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绝对忠诚与执着坚守,更源于祖国边疆、云南边陲根植人民、干在实处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党对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是农加贵老师成长的根基。文山人民的家国情怀,是农加贵老师成长的源泉。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是农加贵老师成长的动力。文山州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是农加贵老师成长的沃土。全省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农加贵老师成长的摇篮。
学校党委书记刘嘉俊在总结时强调,农加贵老师不仅是全国教师的杰出代表,更是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好老师、教书育人贡献突出的大先生。立足学校实际,他向全体师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锚定教育大会精神,紧扣云南省 “3815” 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定位,培育契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将其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职工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三是传承榜样力量,号召师生学思践悟农加贵老师事迹,以坚定信念、高尚情操、育人智慧与仁爱之心,凝聚起新时代教书育人的磅礴力量。
与会教师李庆妹表示,农加贵老师39年扎根基层的教育实践,深刻诠释了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担当,彰显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坚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本,更在精神深处给予我们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的强大动力。
医药健康学院学生李可心她激动说道:聆听农加贵老师的事迹后,她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责任担当,被平凡中的力量所震撼。作为医学生,她决心以其为榜样,在学习工作中践行责任与奉献,将这份精神薪火相传。
宣讲会结束后,全体师生争先涌向农加贵老师,怀着崇敬之心与其合影留念。
此次宣讲,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农加贵老师的感人事迹,在师生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在其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教师们将以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的使命担当,深耕教学一线,提升育人本领,努力成长为心怀 “国之大者”、兼具理想与情怀的新时代大先生;学子们也将以农老师为榜样,厚植家国情怀,立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之志,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奔赴基层一线、乡村振兴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