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人才培养 驱动职教学业与就业双轮并进
靶向人才培养
驱动职教学业与就业双轮并进
纪委办公室 陈红凤
2025年2月28日
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部分职业院校面临着招生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困境,打破这一局面,实现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招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办学水平的晴雨表!对于高职院校构建招生就业良性循环我认为我们只有从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入手,让学生招得进、教得好、出得去,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为当地产业发展服务。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社会和家长评判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近年来,就业难的话题引发大众的关注,大家才开始意识到,社会的需要与否才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只有按社会需要培养人,高等教育才有质量可言。因此,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产业发展服务,因此,职业院校应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025年一开年即召开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两会,敲定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施工图”,“产业”“旅居”“民生”等关键词跃然眼前,其中绿色铝产业在文山2024年的“成绩单”颇为亮眼,我认为学校应该积极与文山州绿色铝产业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可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科技研发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方共赢。
一、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
目前,文山绿色铝产能343万吨,占全省的一半、全国的近十分之一,绿色铝产业已经成为全州经济增长的 “主引擎”。作为职业院校我们应深入调研文山州绿色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和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和优化现有的专业设置,增设与绿色铝产业相关的专业,如铝材料加工技术、电解铝工艺、铝产品质量检测等。同时,对现有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融入绿色铝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使人才培养更加贴合产业实际需求,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为当地产业发展助力,服务于国家绿色发展。
二、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
学校可以与绿色铝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企业可以提前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选派技术骨干参与教学,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和行业最新知识。学校则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
双方合作开发与绿色铝产业紧密结合的课程和教材。课程内容应涵盖绿色铝产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安全环保等方面,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产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特点,引入企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使教材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共建共享。
一方面,学校选派教师到绿色铝企业跟岗实践,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和技术改造,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企业选派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课堂。此外,双方还可以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师资队伍的共同成长。
五、共建实训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学校和绿色铝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实践操作平台。实训基地的设备和设施应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匹配,满足学生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学生在实训基地可以进行铝材料加工、电解铝操作、产品检测等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训基地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六、开展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
学校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开展绿色铝产业相关的科技研发项目,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例如,研究新型铝材料的制备工艺、提高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优化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学校还可以联合各类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七、建立产业学院,实现深度融合。
双方可以联合建立产业学院,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的有机结合。产业学院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和决策。通过产业学院的建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绿色铝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文山州绿色铝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八、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文化融合。
学校可以和绿色铝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企业开放日、校园文化节、技能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意识。同时,企业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学生的特点,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氛围。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我们要牢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嘱托,以钉钉子精神把职业教育办好,让学生招进来、学得好、出得去,真正把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与文山州绿色铝产业发展的适配度,让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文山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